厲姓
起源
厲姓起源
1、 源于西周,以謚號為姓。周宣王姬靜執政時,齊國君主姜無忌去世,謚號為"厲",史稱齊厲公。齊厲公的直庶子孫以謚號為姓,遂成厲氏。
2、 以封國名為姓氏。周朝時,有個諸侯國厲國(在湖北省隨縣西北厲山),春秋時,改名為隨國。原厲國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國名為姓,成為厲姓的一支。
3、 孫姓改為厲姓。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追改宗室孫秀(因為孫皓所惡而奔魏)姓厲。孫秀的后代中留在江東的一支成為厲姓。
4、 李姓改為厲姓。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唐宗室新興王李晉與太平公主合謀叛亂,事敗被誅。李隆基執政后,追改李晉族人為厲姓,不準其恢復李氏。
5 漢代有匈奴人烏厲溫敦降漢封為義陽侯,漢書功臣表之厲(勵)溫敦應為此人。如果漢書功臣表無誤,則烏厲溫敦降漢后可能改姓厲(勵),此或為厲姓的另一源頭。
郡望堂號
郡望
南陽郡:秦代置,相當于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范陽郡:三國魏文帝黃初七年(226年)將涿郡改為范陽郡,在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縣、房山縣一帶。
堂號
"半樹堂":宋朝厲元吉,號"半樹",做烏程尉,后回家隱居。元朝訪問宋朝舊臣,元吉跑到湖里、海里,去藏,到了白頭才回家,堅決不做侵略者的官。還有佛子堂(厲汪之后)、孝和堂(海曲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