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姓
起源
果姓起源
果:《元和姓纂》說:“果氏,出古巴子國。《逸周書·史記篇》: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內外不附而亡。”《路史·國名記》中亦有果氏,后為果州,地約當今南充。
據史料載,果家祖籍山東蓬萊,明崇禎十年,其先人率族人驅軍船航海,抵遼東民稚滿山寨,投奔滿清。努爾哈赤賜軍隊為天佑軍。康熙二十二年,果家天佑軍率水軍隨薩布素北征羅剎,同沙俄激戰,收復亞克薩。亞克薩之戰勝利后,薩布素被封為黑龍江將軍。果家從征人員隨薩布素移駐齊齊哈爾,康熙皇帝親賜大夫第。
“原來果家占地6000平米,完整的四合院,臨街還有6 間朝東的柜房和一門房。從南到北依次為“天寶號、天寶檔和大夫第,藍底金字的牌匾。房屋之間有花墻、月亮門和青磚步道。二門進去是住房。隔扇門的兩側有光緒老師翁同合給果松祿的題聯:當官思于物有濟,凡事求其心所安。院內房間還有‘世有令德、德流去思’等幾塊牌匾。在北城門處還有一處祭祀祖先的祠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次百余人。”小時總聽母親描述過去的果德永,現在雖然遷址他居,但由歷史的血脈牽系,還時常回老宅子看看。
果家人才輩出,乾隆年間出了果德興,此人文武全才,足智多謀。智破盜馬案更是一時傳為美談。嘉慶元年升任墨爾根漢軍佐領,后調回齊水師營四品。精通滿漢文學,善繪畫,好歌詠,聲名遠揚,且禮賢下士,但見通文墨者,禮之惟恐失,曾任齊齊哈爾第一任官學學長。
在果氏中,以作戰勇猛、戰功卓著的果松山為全族的驕傲,不僅皇帝親賞黃馬褂,賜御用象牙虎佩刀,果松山之名也是御口親賜。他在新疆平叛中立功,最終官至京旗副都統。
之后還有武可殺敵、文能化民的呼蘭城鑲黃旗佐領果盛壽,還有在戶部供職20余年,歷掌浙江、湖廣、江南三司印的果禧晟……直至清末商人果考亭,開天寶檔和雜貨鋪,富賈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