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姓
起源
暢姓起源
暢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三。
暢姓出自姜姓。據《風俗通義》、《陳留風俗傳》所載,暢姓起源于春秋時期的齊國,為公族之后。?
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
暢姓發源于春秋時的齊國,歷桑海桑田,世事變遷,漸在洛水之北的河南郡和河北、山東、河南間地的魏郡形成大的聚落,其人丁興旺,枝繁葉茂。兩晉南北朝時,中原板蕩,狼煙四起,暢姓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樣,有避亂進入今安徽、江蘇、浙江等南方省份者。隋唐兩代,暢姓河南郡望仍存,而魏郡的治所臨漳由于幾度焚于戰火,暢姓不得已徙奔四方,一支遷入表里山河的山西,在晉南的河東郡落籍,中唐時期以一首與王之渙同名的詩《登鸛雀樓》享譽詩壇的暢當便是河東郡人,該詩與王詩俱為情景交融的好詩,詩曰:“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南宋偏安江南后,加之宋末蒙古鐵騎踐踏江南,暢姓人不堪戰火之苦,或謀生,或逃難,或仕宦漸散居于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等省。明初,山西暢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北京、陜西、河北、河南等地。明清兩代,暢姓繁衍之主流依舊在北方,后伴隨走西口,闖關東等各種自然移民運動,暢姓漸分布于西北、東北、華南各地。 如今,暢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山西、河南多此姓。
郡望堂號
郡望
①河南郡,漢改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故城在今河南洛陽東北),轄境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黃河以北原陽等地;
②魏郡,漢代置郡,治所在鄴縣(故城在今河北臨漳西南),轄境相當今河北武安以南、涉縣以東,山東冠縣以西,河南滑縣以北地區。
堂號
“河南”、“舒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