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姓
起源
繁姓起源
繁(pó)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子姓,源自殷商七族之一有繁(pó 音婆)氏,其后人相傳以繁為氏。據《元和姓纂》說:“周文王第八子衛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孫,惠孫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為氏。”衛康叔,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小兒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省禹州西北),史稱衛康叔。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亂后,把殷原來統治的地區分封給康叔,仍然以殷的舊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為都城,監管殷的余民,同時把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氏、樊氏、饑氏、鐘葵氏賜封給他,建立衛國,康叔又稱衛康叔。康叔受封之后,很快把殷都改造成為周的方國。后來,康叔到宗周做了司寇,把自己的封國交由兒子伯康管理。又據《左傳·定公四年》載:“分康叔以……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命以康誥而封于殷虛。”
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
繁氏出自子姓,殷商七族之一有繁氏。據《周東封與殷遺民》說,殷是大國,周滅殷后并沒有把殷民都殺掉,而是把他們大批遷到洛邑或分給姬姓、姜姓貴族帶到外地去建立新邦。如分給伯禽帶到魯國去的有殷民六族,分給康叔的有殷民七族,分給唐叔的是懷姓九宗。“可見魯、衛之國為殷遺民之國,晉為夏遺民之國。”又據《廣韻》等史書記載,殷時代遺民有七大家族,七姓中除饑姓可能就是唐叔受封于幾城的殷人饑氏宗族之外,其余六姓都是以族為單位的手工業專業化分工的氏族,分別是陶氏(陶工),施氏(旗工),繁氏(馬纓工),?(另有曰?、?)氏(銼工),樊氏(籬笆工),饑氏(源自封邑名幾城,以地名為氏),終葵氏(錐工)。他們的姓氏來源于他們所擅長的手藝:陶氏是制作陶器的。樊氏是做圍墻籬笆的,而終葵(古通鐘馗)氏家族的專長是做木棒木槌。終葵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現在已經非常罕見。這個姓氏的來源,也與大木棒緊密相關。繁姓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后來多有改作薄姓或其他姓氏,故今天的繁姓人口較少,是為稀姓,望居潁川郡(今河南省許昌市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