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姓
起源
歐陽姓起源
關于歐陽這一姓氏的來源,歐陽修認為:歐陽復姓出自姒姓。歐陽姓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啟建立了夏朝,傳至少康封支庶子于會稽,建立越國,戰國時期越王無疆亡國于楚。無疆之子蹄受封于烏程的歐余山之陽,為亭侯,故稱歐陽亭侯,其后代子孫遂為歐陽氏。
《傳家世次總歌》
因封受姓曰歐陽,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皇帝及大禹,禹帝五世名少康。庶子無余封會稽,二十余世至允常。常子勾踐封越伯,傳衍六世乃無疆。伐楚楚伐族屬散,子蹄封歐余山陽。苗裔因之為姓氏,五世名搖漢封王。涿州太守分兩脈,千乘渤海號洋洋。千乘八世為博士,至歙伏法子復殤。所以渤海流慶遠,曰舉跡純渡晉江。太守堅石名赫赫,外甥為著石崇亡。質與崇文奔長沙,伯仲卜居在臨湘。又傳六世景遠著,文忠譜揭太宗枋。遠生寶??生紇,率更令詢譽望彰;唐王寵遇弘文館,敕修宗譜名益揚。通生幼明明生昶,琮敕吉州族始昌。譜稱琮公生七子,袁吉衡州同預章。八世彪彤萬兄弟,彪徙廣州系久亡;彤分常州與蜀口,彼各列脈與莫詳。萬公乾符令安福,祠譜尊為一世昂,二世和來三世雅,四世效楚列兩行。效生三子???,楚生三子堂弘戊;五世六宗皆繁衍,代產名賢與忠良。萬歷(1603年)癸卯修通譜,遞傳世代倍有光。
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豐、萬載、湖北枝江、荊州、潛江、廣東廣州、河源、河南新鄭、四川綿陽、四川遂寧、安徽阜陽、滁州、湖南長沙、瀏陽、隆回、貴州、廣西滕縣等地。湖北枝江歐陽氏族為歐陽修長子歐陽發后裔:修(江西永豐人,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宋史》有傳)——發(《宋史》有傳)——憲——興世——慶——鳳——文明——崇德——椿壽——禮——思之——士章——建翁——天池——思尹——敏——亢——瑛(于河南新鄭守修公墓)——和——應春(明夷陵知州)——普誠(枝江始祖)——性恭——仁達——寬——國珍——科——宗元——柏——啟龍——昆(吏部觀政)——永澤——福——希義——元極——文深——治忠——開直——景財——運森——正傳——家瀚——
郡望堂號
郡望
渤海郡: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出渤海郡。西漢時置郡,地點在今天的河北省滄縣。
堂號
畫荻堂:宋朝的歐陽修,三歲就死了父親,家里很窮,上不起學堂,但是母親非常希望他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于是決定自己教他,買不起紙張,母親就以沙地作紙,以荻當筆,教他識字。經過刻苦的學習,歐陽修終于成為了著名的文學家和對朝廷有用的人。
六一堂:歐陽修號六一居士,即“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其后裔將家族的堂名稱為“六一堂”。
渤海堂:歐陽氏望出渤海郡,故有此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