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姓
起源
冉姓起源
出自高陽氏,是帝嚳之后,帝嚳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于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以有令名于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后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按史冉本鳳姓,顓頊生稱,稱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吳回。重為高辛氏火政,是謂祝融以罪誅其弟,吳回復為火政。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曰樊,曰惠連,曰錢,曰來言,曰安季,曰季連。六人皆有后,各分為數姓。安季為曹姓,曹挾于邾,為邾附庸,其支食邑于冉,遂為冉氏。魯穆公改邾為鄒,遂為魯之鄒人。故山東渭河實發(fā)跡之所,陜西京兆乃住止之區(qū),而黃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遷寓之地耳。
附記:按姓氏譜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少子季載封于彼,后世去邑為冉。
郡望堂號
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溆浦縣南。
魏郡:漢高帝置,治所鄴縣,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堂號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氣量寬宏,沉默重厚,孔子夸他有人君風度,“可使南面”。
“迎圣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謙遜,多才多藝,知兵,任左統(tǒng)帥,大敗齊師,將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魯國。
取名規(guī)則
冉-Ran-首字最好不用上聲字,雙字名應避免全用r聲母.an韻母或上聲字。最好首字筆畫多而末字筆畫少,單字名最好用筆畫少的字。您的姓氏筆畫為5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