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姓
起源
鄂姓起源
以國名為姓。黃帝的??姓子孫封在鄂國(今河南南陽市北),夏商時為諸侯國。商末,鄂侯在朝中為大臣,與西伯姬昌、九侯并列為三公。商紂看中了九侯的女兒,娶為妃子。但九侯的女兒性情端莊,不愿陪伴紂王作那些荒淫無恥的勾當,紂王一怒之下,殺死了九侯父女,還把九侯做成肉醬。鄂侯見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紂王拒理力爭,結果也被殺死。后來鄂侯的子孫后代以國名為姓,稱為鄂姓。
出自姬姓。春秋時期,晉袁侯光曾封于鄂(今山西省鄉寧縣),其支庶子孫又的以其原封地為姓,稱為鄂姓。
亦出自姬姓。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頃父之子嘉父叛晉,奔至鄂,稱鄂侯,其后遂以鄂為姓,稱為鄂氏。
出自羋姓。周夷王時,楚君熊渠自稱楚王,并封三個兒子為王,其中二兒子熊摯紅被封于鄂(今湖北鄂城),稱鄂王。他的后代子孫遂以鄂為姓,稱鄂姓。
出自岳姓,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后代。岳飛,被封為岳鄂王,他遇害以后,其子岳霆、岳震逃難江南,不敢以岳為姓,子孫散居各地,在黃梅的一支便以岳飛封號為姓,稱為鄂姓。
巴郡蠻族七姓中有鄂氏。
郡望堂號
堂號
安平堂:漢代時沛人鄂千秋,從漢高祖定諸侯有功。在漢高祖大封功臣的時候,一時位次不好決定。鄂千秋說:蕭何是萬世功,應居第一。這意見很稱劉邦心意,因此封鄂千秋為安平侯。
郡望
武昌郡:公元221年三國吳孫權分江夏、豫章、廬陵三郡之地,設置武昌郡。不久改名江夏郡。兩晉太康初年又改為武昌郡。相當今湖北省武漢至江西省九江一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