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
-
邸姓來源
邸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時期少康帝給幼曲烈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該支氐氏的祖先,是上古圣君夏禹王的后裔。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顓頊高陽氏的裔孫,而顓頊高陽氏,則是黃帝軒轅氏的嫡孫。當夏禹的第五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以后,曾經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于一個叫作“邸”的地方,這就是古代著名的“邸國”(今山東臨沂蘭山區南坊鎮邸古城)。少康的這一房子孫世代在邸國相襲了將近兩千年。到了春秋時期,邸國被莒國所并滅,懷著亡國之痛的邸國太子姒巫出逃至鄰近的魯國,并且在魯國作了大夫。
夏禹姒巫后來以故國的國名“邸”字“去邑當氐”,令后裔子孫以“氐”為姓氏,稱氐氏,后來有人加“亻”偏旁稱作低氏者,亦有取“邸”的通假字“砥”稱砥氏者,其氐氏史稱正宗,姓氏讀音皆作dǐ(ㄉㄧˇ)。該支氐氏族人尊奉太子巫(姒巫)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源于妘姓,出自西周武王分封的邸國,屬于以國名為氏。據著名的清朝學者顧東高所撰《大事年表》中記載:“邸國,妘姓,子爵,在今山東臨沂縣北十五里”,也就是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南坊鎮的邸古城。邸國只是一個小諸侯國,屢受周邊大國的強勢欺凌。在史籍《春秋·左傳·注》中記載:“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六月,邾人入邸。”邾莊公曹穿(邾穿)侵滅邸國之后,不久即被宋國“懲罰”擊敗,之后邾國開始走下坡。到了周敬王姬丐二十五年(邾隱公曹益十四年,魯定公姬宋十五年,公元前495年),邾隱公在“拔地會盟”中表現不佳,在一旁觀禮的孔子的弟子子貢都認為邾隱公傲慢無禮,必將不得好死,甚至亡國滅族。由于邾隱公妄自尊大、傲慢無禮,于是在周敬王二十六年(邾隱公曹益十五年,魯定公姬宋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冬,魯定公便派大夫仲孫何忌率魯國大軍討伐邾國。魯國的軍事侵略一直持續到次年春季,魯定公又增派了季孫斯、叔孫州仇兩路大軍,準備奪取邾國的糧倉絞邑(今山東費縣)。面對更加強大的魯國大軍的侵略,邾隱公束手無策,最后只好屈辱求和,與魯國訂立了“句繹之盟”:邾國以大量賠款并割讓大片土地給魯國,換取使魯國撤軍,這其中就有邸國之地。但魯定公并未幫助邸子復國,而是干脆就吞并了邸國之地,成為魯國的一個邑地。到了戰國晚期的周赧王姬延五十九年(楚考烈王熊完七年,魯頃公姬讎十七年,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春申君黃歇率大軍滅了魯國,邸國故地又被并入楚國,改稱邸縣,其地住民以故國之名為姓氏,稱邸氏。這史籍《姓苑》中有記載:邸為縣名,邸氏當以縣名為氏。
在春秋、戰國時期,“砥”、“邸”二字同義通假,因此亦稱砥氏,后有省文簡筆為氐氏者、改筆為低氏者等,姓氏讀音皆作dǐ(ㄉㄧˇ)。
第三個淵源
源于西域大月氏,出自大月氏貴霜翎侯邸就郤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邸氏出自西漢時期西域大月氏貴霜王朝翎侯邸就郤之后。邸就郤,為漢朝時期大月氏國王侯。大月氏,也作大月支,祖居甘肅敦煌和青海祁連之間,后遷新疆伊犁河流域,西漢時期為匈奴所滅,遂遠遷于大夏國(今阿富汗北部),分其國為休密、雙靡、貴霜、都密等五部翎侯。貴霜翎侯治護澡城,建立了強大一時的貴霜政權,所居區域大致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一帶。
邸就郤的后裔子孫入居中原,取祖上原名首音的諧音漢字“邸”為姓氏,漢化稱邸氏,后有去“邑”簡筆為氐氏者,也有改“亻”稱低氏者,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邸氏族人尊奉邸就郤為其得姓始祖,姓氏讀音依然作dǐ(ㄉㄧˇ)。
第四個淵源
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神農氏十六世孫姜氐,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傳說,少典氏為祝融氏支派的少典國君,于黃帝紀年前五百五十七年(丁亥,公元前3274年)誕生在厲山的少典國,稱為少典,娶妻有嬌氏之女安登,生炎帝、黃帝,衍傳炎、黃世胄,滿人間。神農姓姜名軌,一名姜石年。神農之子有姜神氏、姜農氏、姜列氏、姜厲氏和姜柱。姜厲氏后來分衍出姜麗氏和姜賴氏。神農世家自姜柱開始稱炎帝,其后的世系分衍為:姜柱生姜慶甲;姜慶甲生姜甲和姜臨;姜臨傳姜承;姜承傳姜魁;姜魁傳姜明;姜明傳姜直;姜直傳姜厘;姜厘傳姜居(哀);姜居傳姜節莖。姜節莖之后有姜節、姜戲、姜克三支。姜克傳姜榆罔(參盧),其后衍生姜榆、姜露、赤狄;姜戲傳姜器和小帝。姜器的后裔為姜鉅、姜伯陵、姜祝庸三支。姜鉅之后有姜封、姜鉅、姜封父、姜富父;姜伯陵生姜蜂和姜逄,姜逄生姜殳、姜延和姜鼓,姜鼓生姜靈恝,姜靈恝生姜氐。從姜氐開始衍生氐氏一族。
氏氏與姜姓的關系,在史籍《山海經·海內經》中有記載道:“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龍,先龍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與姜姓同奉伯夷、四岳為祖神而異姓,表明了四岳苗裔的分化。氐人與羌人一樣,是炎帝的苗裔。在史籍《山海經·大荒西經》又記述:“有氐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靈恝生氐人。”氐人與羌人一樣,是炎帝的苗裔。因此《山海經》總結說:“太岳生先龍,先龍生玄氐。后裔有玄氐氏。”這樣,氐氏的源流世系便為:少典氏→神農(姜軌、姜石年)→姜柱(炎帝)→姜慶甲→姜臨→姜承→姜魁→姜明→姜直→姜厘→姜節莖→姜克→姜戲→姜器→姜伯陵→姜逄→姜鼓→姜靈恝→姜氐(姜互),從此開始有氐氏一族。姜氐之后裔一直以“盍稚”為自稱,而“氐”、“互”則是其他民族對氐氏族人的稱呼,一直到了魏、晉以后,才逐漸成為自稱,此為正宗氐氏。氐氏的后裔子孫繁衍有龐大的氐族群體,分衍有逄氏、蠭氏、逢氏、殳氏、延氏、氐氏、元氏、乞氏、夸氏、勾氏、勾龍氏、呂氏、申氏、許氏、由余氏、余氏、羌戎氏、楊氏、蒲氏、齊氏、符氏……等等諸氏。氐族人主要生活在中國西、北地區,在歷史上曾建立過各種政權:東漢末期乞氏后裔楊氏建立的前仇池國(公元296~371年)、后仇池國(公元385~443年)、武都國(公元447~477年)、武興國(公元478~553年)及陰平國(公元477~580年);東晉朝時期關中扶風元氏后裔齊氏所建立的流民政權(公元294~299年);五胡十六國時期的蒲氏后裔符氏建立的前秦國(公元351~944年)、呂氏建立的后涼國(公元396~403年);乞氏后裔楊氏建立的隋朝(公元581~618年)。
在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國期間,氐族人強盛至顛峰狀態,人口將近百萬。但隨著歷史的演進,氐族人最終逐漸被融合于黃帝世系之中,成為漢族或其他少數民族中的邸氏、氐氏、低氏、狄氏、翟氏、砥氏等,姓氏讀音皆作dǐ(ㄉㄧˇ)。
第五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邸人,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邸人,亦稱互人、氐人、底人、厎人,后加“邑”偏旁稱邸人、以及蚎人、?人等,是西周時期開始出現的以職業特征為表征的工匠名稱,后成為官稱,專職制作麻、木棉、絲類的毛坯布,從戰國時期開始引種棉花以后,又兼制棉類毛坯布。即現代稱謂的粗紡布,管理者即稱邸人。這在典籍《周禮·冬官考工記》有相應的記載:“絲三邸。”在典籍《廣韻》中注釋:“邸,俗作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沙灣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3℃
- 阿克蘇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冷湖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治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氣溫:19/0℃
- 平陸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18℃
- 海東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精河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7/14℃
- 久治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18/5℃
- 白堿灘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西風,風力:4-5級轉<3級,氣溫:22/13℃
分類導航
姓邸的網絡紅人
- 暫無姓為邸的網絡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