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
-
門姓來源
門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
在門子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爵稱號為姓氏者,稱門氏,為門氏之始,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時宋國門官之后,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春秋時期,宋國有專司門衛的官員,即近衛官,其后代子孫中有以祖上官職為榮者,遂以其門官之職為姓氏,稱為門氏。另,各諸侯國均有司職守衛城門者,被稱為門人,亦稱門子。
在門官、門人(門子)們的后裔子孫中,有的以先祖榮耀“門”字為姓氏者,稱門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于復姓,屬于復姓省文簡化為氏。歷史上,有諸多復姓如南門氏、東門氏、西門氏、北門氏,原為春秋時期城郭守將或居于其地附近的住民以地為氏形成的姓氏,后多有省文簡改為單姓門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
在侍中和黃門侍郎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門氏。
第五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時期楚國門尹,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春秋時期,楚國置有“大閽”之官職,官稱“門斗”,負責掌衛城門。
在門斗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門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六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秦朝時期門者,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秦朝時期,稱守衛城門的小吏為“門者”,又稱“門子”、“門徒”。
在門者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門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七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天子近衛虎賁氏,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西周時期,王者的近衛官稱虎賁氏,亦稱門官,平時守護君主宮廷之門,均楚出行時則護衛在君主兩側。
在虎賁氏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門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八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門侯,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漢朝時期,朝廷專設置有門侯,專取“射策甲科為郎”,即比武考試成就最佳者擔任,專司宮廷門戶的守衛。
在門侯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門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九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時期的門下省,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秦漢時期,即設有門下侍中之官職,亦稱門下侍郎,到晉朝時期改為門下省。門下省隸屬于少府,秩比兩千石,職掌侍從皇帝左右。到隋朝時期,門下省負責“獻納諫正”和“及司進御”之職。唐朝時期,門下省負責“出納帝命,總典吏職,凡軍國之務,與中書令參而總焉”,已成為當時的宰相之一。宋朝時期亦設有門下省,職掌“受天下之成事,審命令,駁正違失,受發通進奏狀,進請寶印。”元朝以后,門下省這一機構被廢黜。
在門下省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漢化稱門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十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的門下督,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漢朝時期,郡守之下設有門下督,負責地方軍事之事。在三國時期,門下督為負責郡守帳下直屬部隊的軍事指揮官,因此又稱“帳下督”,當時對軍隊的統兵多被簡稱為“督”,如前督、左督、右督等。
門下督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門氏。
第十一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的門令史,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漢朝時期,設有門令史一官職,負責掌管報表文書等的處理事宜。
門令史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門氏。
第十二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十六國時期的后趙國門生主書,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五胡十六國時期,后趙國君主石勒設置了門生主書一職,專門負責國境、各城池的胡人出入,重其禁法,阻止胡人侮辱中原人等工作。另外,石勒還設置了門臣祭酒一職,與門生主書配合,負責受理胡人詞訟,即負責胡人打官司的事宜。
門生主書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門氏。
第十三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國門大夫坊,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南北朝時期,北齊國設置有門下坊,亦稱門大夫坊,隸屬于太子府。門下坊有左右“庶子”各兩人,“內舍人”四人,負責統管司經、藥藏、齋師、內直、典膳、宮門等六局。隋朝時期亦設有此官,后在唐朝時期改為左右“春坊”。
門大夫坊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門氏。
第十四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國門正上士,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南北朝時期,北周國設置有門正上士,掌管宮廷門戶關啟閉之節,以及出入門者,正三命(品)。
門正上士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門氏。
第十五個淵源
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少數民族復姓,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拓拔部中有叱門氏、吐門氏、庫門氏等諸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間(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之后,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在這個過程中將叱門氏、吐門氏、庫門氏等復姓改為單姓門氏,后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第十六個淵源
源于官位,出自金國時期太后兩宮門衛,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金國時期,設有隸屬于太后兩宮的門衛,置有二員,秩正六品,掌守王朝宮門,后延展至拱衛城門。
門衛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稱號為姓氏者,稱門氏。
第十八個淵源
源于滿族,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圖們氏,亦稱圖莫圖氏、圖門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氏,在金國時期為女真族駝滿氏部落,滿語為Tumen Hala,漢義為“萬”,屬于以部為氏,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一帶,包括烏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孫扎泰、俄漠、優哈爾、斐優等地),是滿族古老的姓氏之一。
清朝中葉以后,滿族圖們氏多冠漢姓為門氏、圖氏、莫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第十九個淵源
源于風姓,出自兩周王朝掌管蒙山之官東蒙主,屬于因故改姓為氏。周王朝的時期,王室在蒙山(今山東蒙山)設了祭壇,祭祀蒙山之神,并設古顓臾國君主為專門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員,史稱“東蒙主”。關于“顓臾”,在史籍《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記載:“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太皥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杜預注:顓臾在泰山南武陽縣東北。”后來,顓臾國成為魯國的附庸國,因此后來在《論語》中才有孔子與冉求師生間關于“季氏將伐顓臾”之對話的記載。清朝的曹寅在《過沂水有懷芷園弟》一詩中記述:“寒事顓臾早,征軺沂水初。”章炳麟在其專著《封建考》中記載:“于周亦有任、宿、須句、顓臾,實祀有濟,蓋佌諸侯。”東蒙主的后裔子孫世代居于蒙山,承襲東蒙主之職,遂又以山名為姓氏者,稱蒙山氏、東蒙氏等,后省文簡改為單姓蒙氏、東氏、山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到了宋末元初,為了躲避戰亂,一支原居于南京阜陽的蒙氏族人輾轉遷徙至西昌府秦州門家河一帶(今甘肅禮縣),改姓氏為諧音的門氏。后來該支門氏族人在明朝初期出了一位著名的門克新,為明太祖朱元璋一朝的禮部尚書。以后,其家族又有不少人恢復了蒙氏,但仍有維系稱門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十個淵源
源于復姓,出自戰國時期趙國宰相藺相如之后,屬于避難改姓為氏。藺相如,公元前329~前259年,戰國時期今河北曲陽人(一說今山西臨汾人),原來趙國大宦官繆賢的舍人(家臣),曾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官至趙國執政上卿,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根據史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記載,藺相如生平最為人稱道的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歷史事件。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十五公里,戲河之西,臨馬道北,有一座占地六千六百平方米,高十五米,呈方形隆頂的古冢,傳說即為戰國七雄之一趙國上卿藺相如之墓。關于藺相如墓,歷史上眾說紛紜,據清朝康熙年間成纂的《臨潼縣志》記載:“相如墓在馬崖道上”。清朝著名考古學家、陜西巡撫畢沅曾為之樹碑曰:“趙大夫藺相如之墓”。1952年,戲河人在戲河橋下撈出此碑,此后一直保存在戲河小學,但不幸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藺相如遭人陷害,蒙受不白之冤,被處以砍頭挖心的酷刑,其族人也因此亦遭受株連。為了逃避這場災難,族人紛紛遷逃,之后將“藺”字去頭、去心成為“門”字,以此告示后人,不要忘了祖先所受的冤屈,從此,產生了一族門氏,世代相傳至今,祖祖輩輩居住在藺相如墓之西北,起名門家村。
至今,門家村人皆以藺相如為得姓始祖,每年掃墓祭奠。
關于商王朝時期的大夫北伯之封地邶國故址的確切所在,眾說紛紜:
一說,是在今北京市房山區至河北省淶水縣一帶。考古工作者曾在淶水縣張家洼村發掘出土有十多件“北伯”青銅器,因此著名的晚清學者王國維認為,這一地區就是《詩經》中所說的邶國之地。
二說,是在漢水流域以西的今湖北省荊州市一帶。1961年,考古工作者曾在古江陵萬城故址發掘出土了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十七件,分別有簋、鼎、戈、觚、爵、尊、觶、卣等,其中九件上有銘文,文中即有“邶子”、“邶祚”的字樣,因此一些學者認為這些當屬邶國的遺物,因此這一地區應為古邶國之地。
三說,是在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以北一帶地區。此說是依據春秋初期霍叔的封邑范圍來推測的,這在史籍《說文》中也有記載:“邶,古商邑,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朝歌在今淇縣境內,邶國的位置當在更北,即應在今河南省安陽市至河北省邯鄲市之間一帶地區。
四說,周初的邶國有兩個:一是自商以來就存在的古國,即金文之邶,在河北淶水流域,與朝歌接壤;另一是河內之邶,系周武王分割商王畿而封予武庚落居者。后來,淶水之邶被并入了召公奭的燕國,而河內之邶則并入了衛國。近世以來,學者們關于邶國地望的爭論,或說在河北,或說在河南,皆由不知邶國有二所致等等。實在是有待進一步考證。
在原商末邶國國民中,以及原霍叔之邶國所屬的邶國族人中,多有以故國之名為姓氏者,稱邶氏,后多省筆簡改為北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沙灣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3℃
- 阿克蘇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冷湖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治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氣溫:19/0℃
- 平陸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18℃
- 海東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精河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7/14℃
- 久治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18/5℃
- 白堿灘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西風,風力:4-5級轉<3級,氣溫: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