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
開姓來源
開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公子開方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名為氏》記載,春秋時期,衛國有王族公子開方。春秋時期,齊桓公姜小白在賢相管仲、鮑叔牙的輔助下,采取了一系列
改革,使國家日益強盛,齊桓公也成了諸侯中的霸主。齊桓公身邊有一非常得寵之臣,那就是開方。開方是衛國貴族,曾對齊桓公姜小白忠心追隨,一連十五年都沒有回家。
周襄王姬鄭七年(公元前645年),管仲逝世。管仲在病危時,警告齊桓公說:“您的三位親信豎刁、易牙、衛開方,絕不可使他們掌握政治權力!”豎刁,是齊桓公最親信的宦官,他本來不是宦官,為了能貼身服侍他所敬愛的國君,自愿接受宮刑。易牙,是一位精于烹飪的專家。有一天,齊桓公開玩笑說:“什么肉我都吃過了,就沒有吃過人肉。”當天晚餐,就有一盤蒸肉,異常的鮮美。齊桓公大大地贊賞他,易牙說:“這是我三歲兒子的肉,我聽說忠臣不顧惜他的家人,所以奉獻給國君。”開方,是衛國貴族,一直追隨齊桓公沒有回家,史稱衛開方。對這三位人物所表演的一臉忠貞,齊桓公至為感動,即位后予以重任和寵信。管仲曾對齊桓公分析道:“人性是這樣的,沒有人不愛自己超過愛別人,如果對自己身體都忍心殘害,對別人豈不更忍心下毒手!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兒女,如果連自己的兒女都能下得狠心,他對誰下不得狠心?沒有人不愛自己的父母,如果十五年之久都不想見父母一面,連父母都拋到腦后,對其他的人又有誰不會拋到腦后?”齊桓公問:“可是這三個人在我身邊已經很久了,你從前怎么不提?”管仲說:“國君在私生活中,應該享有他的癖好,否則當國君便沒有絲毫樂趣了,但這些癖好必須不干擾到國家大事。我死之前,還可以震懾他們。但我死之后,恐怕他們會像洪水一樣地潰決。”然而,齊桓公即位后一直都在管仲指導之下行政,只有這件事他大大地不以為然。
兩年后的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生病沉重,不能起床。豎刁、易牙發現齊桓公已沒有利用價值了,效忠已不能帶來利益,便決定殺掉太子姜昭,擁立齊桓公的另一個兒子姜無詭為君,這樣他們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取得宰相的高位。于是由開方出面下令,禁止任何人出入國君寢宮。三天之后,齊桓公仍然不死,豎刁、易牙勃然大怒,干脆把齊桓公左右服侍的人全部逐走。然后又在寢宮四周筑起圍墻,隔絕內外,齊桓公最終被餓死在病榻上。一代春秋霸主,竟然如此凄慘亡故。齊桓公餓死之后,尸體停在靈床上六十七日,蒼蠅云集,尸體腐爛生蛆。一直到蠅蛆的數目多到爬出圍墻之外,人們才發覺這位叱咤風云的人物已死,卻一時也無人敢收葬。隨后,太子姜昭逃到了宋國(今河南商丘),豎刁、易牙二人殺群吏,擁立姜無詭為齊國之君,而開方則擁立另一位公子姜潘為君,同時又有兩位公子姜商人、姜元也自稱為齊國國君。齊國的四位國君各自宣稱是合法繼承人,于是就在齊國首府臨淄一帶爭相廝殺混戰,一直混戰到第二年(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直到宋國軍隊護送姜昭回國,才結束了亂局。然而齊國的霸權地位卻告終止了。但是,齊國仍然依靠管仲建立下來的法治基礎,雖然軍事力量在內亂中消耗不振,但在整個春秋時期始終是一個政治大國和一等強國。即便到后來晉國霸權鼎盛時,也只能把齊國當作同盟國,而不敢把齊國當做其他諸侯國那樣呼來喝去。齊桓公病重時,易牙、豎刁、開方等人,禁錮齊桓公于王室寢宮,筑高墻不準入,到了冬天齊桓公被餓死。齊桓公的蛆出于戶外,后易牙、豎刁殺群吏,立公子姜無詭為國君。
在姬開方的后裔支庶子孫中,有用先祖名字中的“開”為姓氏者,族望于安徽桐城,為皖桐開氏,史稱開氏正宗。開氏族人大多尊奉姬開方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嬴姓,出自南宋朝初期開國將軍開趙,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文獻《中國人名大辭典》記載:宋朝時期,有沂州臨沂人(今山東臨沂)浙西路總管開趙。開趙原本姓趙,以開國之疆之意而改姓為開氏。宋高宗趙構紹興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開趙結豪杰起義兵,擁有兵將數萬,收復了被金國占領的密州及日照縣等處,是一位愛國志士。后被南宋朝廷任命為山東河北路忠義軍馬都統制,加官濮州團煉使,浙西路總管。
在開趙的后裔子孫中,皆以開趙為始祖,棄趙改開,族望于山東巨野,史稱巨野開氏。
源流三
源于滿族,出自古女真族烏雅、西林覺羅、富達那拉部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烏雅氏,亦稱吳雅氏,滿語為Uya Hala,漢義“豬”。滿族、錫伯族最古老的姓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烏延,及金國時期女真“兀顏”,又有源于遼韃靼“烏丸”之說,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吉林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德爾吉穆湖氏、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伯都訥、長白山等地,清朝中葉以后所冠漢姓即為吳氏、烏氏、穆氏、包氏、鮑氏、黃氏、邵氏、朱氏、房氏、牛氏、開氏等。
⑵.滿族西林覺羅氏,滿語為Siringiolo Hala,祖籍遼寧鳳城,隸屬滿洲正白旗,后有漢化改姓為開氏者。
⑶.滿族富達那拉氏,滿語為Fodanara mongu,是女真那拉氏的一個分支,世居富達(今遼寧海城),清朝中葉以后有冠漢姓為開氏者。
源流四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之后陶青,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陶青,是漢朝漢景帝劉啟執政時期著名的御史大夫。在漢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農歷6月丞相申屠嘉逝世后,漢景帝在農歷8月即提升御史大夫陶青為丞相,再晉開封侯,之后以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上任后即奏議削藩,引發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叛亂。除了晁錯、周亞夫,史書對當時的丞相陶青的評價是:“行為廉謹,僅為丞相備員而已,無所能發明功名著于世者。”
在陶青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爵稱號為姓氏者,稱開封氏,后分衍為單姓開氏、封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于地名,出自南北朝時期開州,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開州,秦朝時期為巴郡朐?縣,在漢朝時期為一個駐軍鎮名,即今重慶市的開縣,其在南北朝時期被北魏王朝改設置為州,這在典籍《集韻》中有記載:“開州鎮,州名。本漢朐?縣地,后魏置開州鎮。”
南北朝時期,有居于開州鎮的住民因避戰亂而逃離開州城,相約以故居名稱為今后相認之姓氏,稱開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愛新覺羅·多爾袞(公元1612-1650年),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代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少年時多次隨兄出征蒙古與明朝,因屢建功勛16歲而獲“墨爾根代青貝勒”(滿語“聰明王”)之號,成為正白旗旗主(與兄阿濟格分別持有正白旗15個牛錄,阿濟格年長為旗主,因阿濟格代多鐸說親,被廢旗主,多爾袞繼而成為正白旗旗主)。其兄皇太極死后,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并于第二年以攝政王身份率八旗軍入關。他是確立清初政權及清廷各項政策的最重要的決策者,加封至“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獵途中,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其生前謀逆罪,被削爵。其子怕被牽連逃亡。史載多爾袞多妻無子,有一女東莪,以愛新覺羅·多爾博為養子世襲親王。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復還睿親王封號,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謚忠,配享于太廟。后人為感謝乾隆不殺之恩。遂改姓為開。意為開恩。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沙灣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3℃
- 阿克蘇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冷湖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治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氣溫:19/0℃
- 平陸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18℃
- 海東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精河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7/14℃
- 久治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18/5℃
- 白堿灘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西風,風力:4-5級轉<3級,氣溫:22/13℃